第五节 天津真会的兴衰

天津,《卅年专刊》誉之为“上天之路”的地方,说是真耶稣教会“开始”的地方,因为它是“真耶稣教会”会名确定的地方(参见第一编相关论述)。魏保罗在这里曾“打过美好的胜仗”,曾掀起过轩然大波。然而,曾几何时,冷淡了下来。从资料中看,自魏保罗离开天津以后的一两年中,几乎没有什么记载了,现在能找到者寥寥。
  一九一九年阴历七月初一(公历七月二十七日)出版的第二期《万国更正教报》第三面登载了全国各地真会会所,此时尚在魏保罗去世之前。天津地区记载了:范家胡同真会,负责人为王彼得监督等;西沽教会,负责人为郭新生执事等;天津北宜兴埠教会,负责人为马孟村长老等;天津西杨柳青镇教会,负责人为李保罗长老。一共四处。一九二零年,《卅年专刊》没有关于天津真会组织的统计,只是在后来总会内迁重庆时,向政府呈报的立案文献中,在会史一栏中于民国九年(一九二零)处说是当时河北广至十余县,有会所二百余处。而《万报》第四期(一九二零年一月二十二日出版)第一面向“全球地极”报告中华各省一百五十余处真会通同姓耶的报告书中,关于河北,包括北京、天津、元氏一带的真会统计只有九十九处。其中天津有如下几处:西头范家胡同、杨柳青镇、北宜兴埠、西沽、魏横宾胡同、王庆坨镇。同一九一九年相比,新增两处:魏横宾胡同及王庆坨镇。第六期《万报》(一九二零年十二月十日出版)又登载了梁钦明自山东返回北京时,曾在天津住了一个安息,七天。
  此外,就再也找不到相关记载了。是如何冷淡下去的,完全不知道。待天津重新出现在记载之中时,已是天津的复兴了。
  天津复兴的开始究竟是在一九二一年还是在一九二二年冬,《卅年专刊》的两处记载互不一致。在《主耶稣教会与戴大同先生》一文中说是“当民国十年(?)冬季有一人到了天津,住在他家中。因看见天津本会已告停闭,没有聚会的所在,于是召集天津灵众重新设立。先在永安大街租市房一小间挂牌成立。委戴大同负责主持。那一位传道人随即离开,到山东河南去了。”而夏言冰撰《家慈夏静贞女执事略传》一文则说“民十一年冬魏长老莅津,在信徒家中宣讲真道,……。”参照两文,“那一位传道人”应即魏以撒无疑,只是一在“民十年”,即一九二一年;一在“民十一年冬”,即一九二二年冬。复兴首先挂牌在永安大街,这一点夏言冰没有提到。然后是在怀庆里,夏言冰说是在“民十二年春”,即一九二三年春。如果“一九二三年春”之说不误,则魏以撒到天津当在一九二二年冬为合理。夏言冰说是“乃甘心在怀庆里租房立会,购置用具,成立祈祷所,聚会者十余人。”而在有关戴大同一文中说是由永安大街“迁至怀庆里,分设集贤里。”从两处记载看,应为魏以撒在戴大同处,复兴,先在永安大街租房挂牌,夏静贞又在怀庆里建祈祷所。然后,永安大街之真会牌,又迁到了怀庆里。后来毕道生曾要求将怀庆里真会会址迁到毕家,但魏以撒未同意。据说,这也是后来毕道生离开真会的原因之一。
  《卅年专刊》在“主耶稣教会与戴大同先生”一文中说“天津本会自这一次复兴,迁到怀庆里,分设集贤里,又迁至官银号,最后在东门内购成今日(一九四七年)有根基的会所,有如安提阿之地位,都是由永安大街作二次建兴的起点。”如果只看这一段叙述,似乎天津自永安大街复兴之后就一帆风顺、迅速发展了,其实不然,到一九二四年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不少变化。不过经此次复兴,天津终究还是成了北方真会发展的基石。
  一九二三年间,一切都还是不错的。戴大同立志要“牺牲教日本官话的工作,甘心抛弃老母妻女,出外传道”。几次发函要求“那位传道人”回津,但当时“津会须人主持,灵胞又少,而贫者居多。其家属数口无人能负其责任”,“那位传道人”就没有同意他离开天津。
  夏静贞则一直非常热心,是天津真会的重要人物,柱石也。
  夏静贞大约在一九一零年生下次女夏言冰之后,双目失明,计十一载之久。经中西名医诊治,也用尽仙方迷信之法,不能治愈。虽到美以美会领洗,也不能痊愈。民国十一年冬(见前,当在公历一九二三年春),魏以撒到戴大同家宣讲真道。夏静贞被邀,“当时很受感动,坚心信靠耶稣,求主医治。按手祈祷后,立刻就能看到人物之模样”。夏言冰立时脱去为其母手杖之责,其快可知。到次年春,遂在怀庆里租房立会,购置用具,成立祈祷所,聚会者有十余人。而夏言冰之父久患失眠症,每犯则不进饮食,卧床不起,痛苦异常;其姊夏彦英,便血三年,服药无效。在阴历六月十二日(公历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全家四口人同时受洗,“皆蒙医治”;此次受洗共计十五人。“每日聚会,直达深夜不散,圣灵同工,但无人牧养。乃函请魏长老由豫来津主持”。魏以撒在夏家住了有半年之久,奠定了天津真耶稣教会的基础。
  据《卅年专刊》“历史性重要传单统计表”记载,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魏以撒在天津作“真耶稣教会约章”,订立约章十条,六开单。惜笔者未能找到原文。第八集治会法规中有一篇“神命万国更正教真耶稣教会约章”,是潍县真耶稣教会于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元月印行的,也是十条约章。两者是否为壹?不得而知,无法证明。潍县所印约章仍置于山东真会发展史中叙述(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