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真耶稣教会在台湾平地的传播

前面讲到,先是黄秀两于一九二五年传入台湾。一九二六年,台籍真会信徒吴道源、黄以利沙、王耶利米、黄醒民等,邀请郭多马、张巴拿巴、高路加、陈元谦等来台布道。《卅年专刊》还特别强调了“黄基甸昆仲”的作用。
这些台籍真会信徒们,并未因为有这一次传道活动,且在一个月当中就建立了三个教会就满足了,他们还在继续努力,继续使已经传播到台湾的“真火”燃烧得更为猛烈。

台南教会的建立
台南,《台湾传教五十周年纪念刊》在第二章“平地圣工”中说一九二七年春,真会自福建差派钱亚伯、郭美徒等来台“协助圣工”的推展。吴道源也从厦门鼓浪屿迁回台南。而于第七章“台南教会沿革”中则特别强调了吴道源,即吴约翰的作用。《卅年专刊》统计表中则说一九二七年四月,吴道源创建台南分会。
吴约翰道源,原为长老会信徒,曾在厦门鼓浪屿创办“中华基督教会”。异常热心,捐资兴学,献地建堂;台南太平镜长老会即其所献,曾任长老会长老。真会传至厦门,“大显神迹奇事”,吴道源当时虽然耳闻,但又恐误入歧途而慎守不信。而其内心渴望圣灵,想起《马太福音》十四章廿五节至廿七节:“彼得对耶稣摇撼,以主疑为鬼,今天不能再将圣灵疑为邪灵!”于是将真会所传同《圣经》相对照,又亲睹“神迹奇事”,不得不信,而“受洗归真”。一九二六年,参与邀请郭多马等赴台的布道队。一九二七年,自鼓浪屿迁回台南市长乐街(原地名为水仙宫南势街)。一面行医,一面热心“证道”。遭到不少毁谤迫害,一些长老会的亲友并与之断绝往来,但其心志并不因此而冷落。总部则派高路加等(前面只提到钱亚伯和郭美徒)再次渡台,“协同布道”。
当年四月二十七日,建立“台南教会”。
台南教会在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前的概况大致如下:“神迹奇事”不计其数,“唯忽记不录”。一九二七年初建不久,有日本人须田清基(彼得),原是台南圣洁会的福音使。经过一番考查,认为只有真耶稣教会的“真道”才是真理,于当年十一月与山田熊喜一起同时领洗。不久,又一圣洁会信徒佐野绕子(腓比)也加入真会。《卅年专刊》“高路加执事圣记”中说:“日人须田彼得长老亦他会之多年传道士也,即因高执事之证道而更正者”。
台南教会的建立及日人须田彼得事,《卅年专刊》有一篇文章曾作报导,何人何时所撰均无记载,曾发表于何处也不知其详。其文曰:“高路加执事回闽后(当指一九二六年八人渡台布道团结束在台布道之后回闽),台湾本会吴约翰长老请其渡台(此即《台湾传教教五十周年纪念刊》所谓“总部派遣”之说)帮助。遂于前月与陈群羊执事同赴台南。既至,遇钱亚伯执事尤为欣慰。于是为道作证,引人归主。未匝月,钱返台中,遇黄基甸长老由漳州归来,同心工作。陈执事则回福州。顷据吴长老、高执事报告,欣悉神恩不但选召台南各兄弟归真,且选召日本圣洁会福音使者须田氏并上田熊喜氏同入本会,领大水洗,且得圣灵,快乐无比。此二君曾在圣洁会传道,已超乎各教会之上。然与圣灵教会相比则又有天渊之别。有受感者之言曰‘真是有圣灵之教会也,我从此无疑矣,感谢真神。’足见多年信仰之错误,一旦蒙圣灵发聋振聩,莫不有今是昨非之叹。况夫不如圣洁会者,得闻本会警告,犹诩诩然强项哓舌,其无圣灵之凭证不待言矣。甚盼在台各教会,勿以圣洁派之归真本会徒作胆战心惊而观望不信。须知真道广传,岂独东亚而已哉!”这篇文章应该是当时有关台南教会建立的最早最原始的记载,是在一九二七年末或一九二八年三月之前撰写的。由此可知当时大陆再度赴台者三人:高路加、陈元谦、钱亚伯;钱亚伯先赴台,三人乃不期而遇。黄基甸于一九二七年由漳州返台。
日本人须田清基等接受“真道”事,在第三卷第一期《圣灵报》(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日印)上,曾发表高路加给总部的一封信函,做了报告。标题为“台南本会来函 高路加”。谓:“总本部为主的诸同志、长老执事暨灵胞公鉴:台南本会仍在进行之中……日前有圣洁会的信徒,日本东京留学生,此次回台专心查考本会属圣的真道。借宿本会,经听二三次的讲道,即大受感动,遂决断领本会之洗。于未洗之先,即受灵大感,翌日即得灵言,于是信心尤坚固也。现奉神之命,立须田清基为本会长老,改名彼得。盼望可为日本国真教会的矶法。顷亦作极力向各老会猛进,见证属灵要道。虽有数次受老会牧师之侮辱,当面责之假先知,驱之出会堂。但须田氏反以为荣,仍于不折不磨,奋勇前进。近日常有日本妇女界来本会听道,甚表同情,其中亦有愿领洗者。宜兰上田熊喜氏,近有来函云:不久盼望再到台南,亦切望舍弃,为真道作证。且信心坚固。已看破老会毫无价值之处。特此奉告,并请真安 十二月五日发。”
台南会务正在蓬勃发展之际,不料,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三日,吴约翰道源“蒙主荣召”,去世。台南教会遂乏人带领,冷落一时。长老会幸灾乐祸,指曰“不上三年,自行消灭”。
一九二八年五月,五大(原称四大)在上海召开,须田清基作为台湾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介绍了台湾真会日本信徒的一些情况,及其进一步向日本传播的打算。谓:
“我们同蒙真神所选召,均为天家之灵胞,何国何族无论也。我此来与会,得忝末座,亦主恩使然。感谢真神,神引导日人归真,非只我一个而已,现在台湾已有十余人矣。所以我想,若达到廿人之数,则打算设一日人真耶稣教会之会堂,此乃我所盼望者。……但愿十余之日灵胞,能为道致力。并求主开日本传道之门,能救得日本七千万之生灵,同风一道,弃假归真。盖日本为东西文化交换之区,将来真道通行,由日而欧美各国,为期匪遥。故今日真道之东播,即异时传至西洋之先声。况近时东洋之西洋基督教与佛教相颉抗,然已失基督教之实力,大有站不住之势矣。由此言之,我真耶稣教会发源中国,有圣灵之权能,阐真道之渊秘,超乎各教之上,乃应验圣经,为末世救灵之教会也。故我此来极欲研究一点真理,以为主道奋斗争光,实行我传福音之使命……至将来日本之传道,乃借台湾为介绍地,以其可象中国过去日本的一条桥梁,故愿合台湾人,共同把真道传与日本,此事已渐渐进行矣。最要者,能以书报译成日文,更可为证道之一助,且能使日人容易注目。此不过一点种子,他日开花结果,可预卜之……。”
一九二八年九月,台湾支部大会在台南召开,且举行布道大会。之后,民雄来的蔡海清(圣民)“蒙召归真”,并推选须田清基为长老,王天赐为执事。此后,信徒日见增多。
一九三零年,日本政府要扩建水仙宫市场道路,台南会址亦在拆除之列。“幸蒙神之领导,须田长老向日治洲知事今村,鼎力争取,商议拨地。禁食祷告,节资减食,发动全体兴建教堂。结果获蒙批准,拨给‘田草寮’(现健康路南门教会边)三百余坪土地,并于一九三零年完成会堂建设。”
再说黄基甸呈超。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一日由于他的影响创建了彰化县和美教会。《卅年专刊》统计表也记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黄呈超建和美区会。堂址设于和美镇北势头(今为和西里中正街一二六号)。一九三零年“台湾省首次神学讲习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一九三三年,增建新会堂于旧会堂之前。原旧会堂用作厨房、休息所、传道房。传道人数很多,对塭仔、仑尾教会的建立也颇有影响。
一九三零年九月,由于黄基甸及其岳父郭歪的影响而建立了新竹教会。在一九二九年七月下旬,黄郭二长老到新竹传道,以后谢万安也到此工作,有两人受洗。一九二九年末,须田长老也到了新竹,又有八人受洗。一九三零年三月,在公会堂前(现市公所)举行第一次“布道讲演会”。在街上恰遇一青年,疯狂之至,状甚可怕。其老母再三央求帮忙祈祷。由于那疯青年被日本政府捕囚在牢狱之中,黄以利沙、须田两位长老就到狱中去为其祈祷,第二天就平静出狱。再祈祷一次,就完全好了。“此神迹轰动了市内”。三月十五日,须田长老到新竹为常驻传道。“以后,许多热心慕道的陆续受洗,又有人领了好多疯狂的来会堂祈祷,得医治;又有不良少年悔改更新;重病频死的,受洗恢复痊愈,四处人们大受感动。”信徒越来越多,每夜聚会有百余人之多。会堂已经很狭小了,须田一个人已经无法应付。经须田筹划设计及信徒们的协力,于一九三零年九月间建筑了一所会堂。时常有慕道者来听道,每次聚会都不下一百余人。这种情况维持了好多年。一九三七年五月间,又举行一次灵恩会,“由于灵工蓬勃,神迹显明,因病求医得愈,或感动受洗归主者日多,在此期间可谓‘兴旺时期’。由于德、日、意帝国主义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对台湾的空袭频繁,信徒各自疏散到乡下或别处,聚会因而停止。一九四五年五月间,会堂遭盟机炸毁。”对此,《台湾传教五十周年纪念刊》说“会堂被炸毁实有神意,因会堂建筑于新竹著名淫乱之街巷中,有玷污圣殿之虞。”会堂被炸,“又以一般信徒信道动机不纯,道理根基不深,只知肉体健康舒适,不重视灵性之长大,致渐趋世界罪恶而犯罪离去者颇多。其能坚持所信之道者寥寥无几。正应验主说‘被召者多,被拣选者少’的话,殊感可惜,因此教会又渐没落!”

新竹教会,《台湾传教五十周年纪念刊》虽然说,最早将真会传到新竹的是黄基甸、郭歪腓力门两位长老,然而其事迹却无具体记载。新竹教会得以建立的主要人物应该是黄以利沙、须田二人,特别是须田。《卅年专刊》统计表作一九三零年三月由须田清基创建新竹分会,不无道理。
再就是黄以利沙呈聪,将真会传到了彰化县的二林,向庄等作见证。庄等全家十三口先后由长老会转入了真教会。“庄等原为长老会信徒(且按立为执事),因热心查考本会信仰,知有圣灵、真理与神迹奇事随着。复得异梦,天使指示,故毅然决定归真。后藉圣灵同工,热心见证,信徒渐增,为求方便聚会,乃暂借信徒仓库(火车站西)为临时聚会所,且按立庄等为得真执事。”但会所低洼积水,遂另购一栋宿舍为聚会所。一九二九年,信徒大增,遂在南光里卅五号新建木制会堂,五月二十七日成立教会,信徒计一百四十六名。数年后按立两名女执事。
《卅年专刊》统计表中作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五月庄等创建二林区会。

以上为原在大陆加入真会的台湾信徒们,邀请大陆传道人张巴拿巴、郭多马等赴台传道,以及这些台湾最初的真会信徒们在台湾进一步传道而建立的真耶稣教会。由于有了这些真会为基础,真耶稣教会在台湾的传播又进一步扩大了力度、规模及速度。

先说说在台南加入真耶稣教会的蔡圣民。蔡圣民后来成为台湾真耶稣教会的重要人物。
蔡圣民,俗名海清。民国前十四年(一八九七,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嘉义县民雄乡陈厝寮村。自幼体弱多病。民国十年(一九二一)接受日本基督教点水洗礼,为日人内村鉴三之门徒。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到台南长老会信徒蔡培火先生家养身。真耶稣教会台湾传教七十周年丛书《撒网史记》(一)“蔡圣民长老一生之传道事略”一文中说此时的蔡海青“已是外教会信徒,热心追求真理,希望得到身心的真平安。起初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到处访问外教会人士,但都不能如愿,至感失望。有一日,闲步街上发现‘真耶稣教会’。二日后,专程拜访本会须田清基长老,一心一意探求真理,只考查了半天的时间就明白,乃决心相信。于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在台南运河接受大水浸礼,归主得重生。十八日夜于会堂祈祷室祷告得圣灵感动,大大喜乐!”第二年(一九二九)正月六日返乡,“随即见证本会真道领人得救,为本会在嘉义地方发展灵工的起始。”即,蔡海清圣民是将真会传到嘉义的第一人。蔡氏每晚招集家人、邻人在家聚会、听真道,并勉励大家自求圣灵。过了几天,有一青年王秉权,晚间聚会后在回家的途中,“随走随祈祷,得了圣灵”,遂决心“领受浸礼”。正月二十六日,蔡圣民为他及另一青年施洗;这在当地,当属第一次。信徒日益增多,遂在陈厝寮成立祈祷所。
当时居于陈厝寮的谢万安,为疗病租居于民雄。经蔡圣民指示,特往线西请教黄以利沙,“受浸得圣灵回来”,在民雄传扬“真道”,信者日多。
两地相应,“灵工大振”。四月,在民雄街上租一店铺为会堂。二十三日,支部黄基甸、须田特来民雄成立教会。并按立蔡圣民、谢万安为执事;蔡又为传道。信徒迅速增加,几个月以后,在民雄街西南边买地买屋,改为会堂。民国二十三年十月十日(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又迁至民雄街北现在的地址。
《卅年专刊》统计表记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四月蔡海清创建民雄区会。

由于蔡圣民的影响不但创建了民雄教会,还创建了大林教会。
一九二九年的二月间,蔡圣民去探望重病中的陈万玉(后为陈复生长老),“向他传主的福音”。当年,陈万玉在民雄受洗。回大林之后,四月十二日,邀请各地的传道到自己家中。当天,“全家受洗归入主的名下”。遂以自宅为聚会所。信徒日益增多,当年五月,正式成立教会。《卅年专刊》统计表中记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五月,陈万玉创建大林区会。
蔡圣民在此曾工作一年,须田、黄基甸以及其他一些长执、信徒的热心工作,甘蔗仑陈复生长老之家宅已不敷应用,“在主的安排与全信徒同心努力下”,由甘蔗仑迁到大林街上,郭柱石长老医院的旧址。当时信徒已经差不多有两百人了。会堂在今大林镇中山路,处交通要道,面积一三零坪,木造结构。“圣工继续发展,信徒分遍于大林镇内的水碓、内林、中林、桥子头、排路及溪口乡,甚至远到云林县的大埤乡或林子。”信徒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农村,聚会虽然费时,但都很热心。

罗东教会的创立
罗东教会不是蔡圣民直接影响下创建的,但却又与他的布道活动密切相关。
一九三零年,林悟真寄居基隆,邀蔡圣民到基隆布道。恰巧罗东圣洁会福音使朱日路经该处。经一番查考后,“接受浸礼,又得圣灵”。回到罗东以后,“将圣洁会的小羊带入真道”;把原圣洁会改成了真耶稣教会。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成立教会。立朱日为朱阳光长老,三月二十八日立张红蟳为张明真执事。“当时工人少,传道来罗东牧养的机会不多。而宜兰县内之长老会牧师却常常趁聚会时间来会堂撒播真教会坏话。但主的羊,主自己照顾,没有一个人被诱失迷。”《卅年专刊》统计表记民国廿年(一九三一)二月由朱日创建罗东区会。

而先前创建的二林、大林教会也开始发挥其影响,并建立了新的教会。
首先是嘉义县的梅山。一九二九年,大林教会的郭有,服务于梅山至大林之间的客运工作,售票及会计。工作之余,到离梅山约三里山路的麻园寮,利用家庭聚会宣扬“真道”。
“当时有一家庭(郭能弟兄)老少被恶魔扰乱不安,找尽法术及偶象求医,也是无能为力,家中大小无一安宁。所受的是痛苦过日,卖尽田地,费了钱财,也是无效,日渐严重。经同灵介绍,其全家大小求道(祈祷),得着众兄弟姊妹的助祷,恶魔即离身,重病无药痊愈,全家得以平安过日,目睹者无不称奇。”当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大林教会召开台湾第五次支部大会时,郭通与其叔郭添中领受大水洗。
一九三零年九月,台湾支部请总部差派郭多马赴台,在和美举行第一次神学会之后,郭多马、王永生巡回中南部,特地到了麻园寮。就在树荫下“宣扬主耶稣的救恩”。十月,在南门大溪领受大水洗者廿余人,加上在大林领洗者共三十余人。遂决定成立祈祷所。每安息日领会者都由大林教会差排。如陈复生执事、谢更新长老、陈恩民长老、简廷春、高石厚都曾到麻园寮领会。
很快就传遍了梅山街及各个村落,如竹崎、顺平厝、芎蕉湖、沙坑仔、槟榔宅、隘寮、大草埔、南势坑、双溪及古坑乡辖内各村落,信徒日益增多,差不多一百人。于是召开第一次信徒大会,决定在麻园寮山顶建造小会堂。于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上旬,支部派清水教会的王春雨执事来主持献堂典礼,成立为“小梅教会”。推荐负责人三名:会务陈顺重、总务简友益、财务郭有杰。并召开第一次灵恩大会。
到一九四三年,信徒达一百余名,于是又决定在梅山街上租地建堂。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献堂、布道大会。当二战紧张疏散人口之时,加强了家庭聚会。
《卅年专刊》统计表中作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七月郭有创建梅山区会。

大林教会不但影响到梅山,还影响到嘉义县的新港也建立了教会。
新港的教会,建立于一九二九年。原名为“中庄教会”,更名为新港教会,是一九六二年的事了。
最初是新港中庄村的木匠陈塭,在大林做工。当时大林甘蔗仑有一位陈万玉先生(后为陈复生长老)身染重疾,“蒙主治愈”之后,便在大林镇成立一祈祷所。一九二九年某晚,陈塭路经此处,看到“真耶稣教会”的会名,就说:“你们是真的,那么别的教会便是假的吗!”抱打不平进入了聚会的地方。当时正好蔡圣民执事在此牧会,“由于圣灵奇妙的工作,他一听到真理即时茅塞顿开,不单虚心接受,也认明此会‘为真’!”。
他又感到他的妻子终年病倒在床,正需要来投靠这么一位有权能的主,所以他即不断去慕道。不久,明白“真道”,接受“真理”且领受“宝贵之圣灵”。至此,心里火热,遂辞去木匠工作,返乡宣传“真道”。信徒增加,遂以自家客厅为家庭聚会处所。每到安息日,扶老携幼,步行来回卅公里到大林教会守安息。嗣后,因信徒增加很快,就在一九二九年的七月十日设立了“中庄教会”,并在九月十日,开第一次灵恩大会。《卅年专刊》统计表记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陈塭创建中庄区会。

正当真耶稣教会在台湾蓬勃发展之时,台湾真会中的两个骨干人物,在一九三四年相继去世,一是郭歪腓利门,一是其婿黄基甸。
郭歪腓利门,是初代台湾真会的柱石,支部干事。对教会的贡献是不少的。民国廿三年(一九三四)四月十七日下午九时十五分去世。临终时,握着其儿子顺命长老的手说:“我的肉体虽遭苦恼很多,但我的心里平安。我将要离俗往主那里去找。说毕,将灵魂交与主安然去世,这不是伟大的死吗?享年七十二岁。”不过,这里的享年岁数与前述诞辰有矛盾了。民国前四十一年为一八七零年,享年七十二,应当是一九四二年,死不当在民国廿三年。因为民国廿三年是一九三四年。不知道哪一处的记载有误了。
郭腓利门去世之后,不久其婿黄基甸也相继去世,有人写了一篇文章以志纪念(惜作者为谁不详)。其中关于郭腓利门又作了一些介绍,说:“尤其是四月间被召的支部负责郭腓利门长老。他是台地各本(会)所最敬爱的,他视教会如同自己的家,教会的难处,就是自己的难处,便毫无踌躇的尽力奔跑,费精神又劳力,总想把它做好而后快!又很勇敢捐输。人家是捐自己余剩的钱,他往往拿移自己所急用的款子给教会,甚至借债献给教会。总之,他痛爱教,是个纯洁的爱的心肠,使人想起他(就)不由得肃然起敬!”
半年之后,十月八日(公历十一月十四日),黄呈超基甸也于和美自宅中去世。作者不名的悼文对其赞赏有加,谓:
“此人去世更是本支部及各本会所最痛惜的。因为黄基甸长老是本支部内于道理上、工作上属于干部的一人。现在他已去世了,对他个人关系道理上的事情,本支部内各同灵都很感觉有报告总部的必要,或者可将他的为人,为教会的略历登载报上,使各地知道他的好模范,在真道上藉以得着帮助!效法!勉励!保罗说:‘你们要效法我,如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十一章一节)’可见在真道上的工人或信者使人家能够可以效法的各处都有,但优点不多。若黄基甸长老是属于无可嫌隙的一人,实在是传道者及修道者好典范。并且他是台湾人中头一个接受真道的。他的工作,不但在台湾,就是在闽南、漳州方面也有相当的功绩。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前后,他就在漳州方面为道奔跑,建设了教会。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台湾已成立教会数处,他就立志回台,热心的奔跑帮助。当台湾支部成立之初,就被举为负责。至去年,身体遭疾,不堪耐劳,才辞去职务。但在病中还热心为教会忍苦讲道,不敢稍怠。为道勤劳前后十载,至死忠心,才蒙主召归,永享安息。现在我将其可作灵胞典范的好处共有八项,简泐于下:
一、一生热心追求真理--从长老会进入安息日会,至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在漳州听有真耶稣教会之出现,就率先写信请本会传道者。后本会传到石码,他则连往查考三昼夜,既明白真道,就决意领受。
二、热心传道--信从本会之后,则看轻世界事业,变卖田地、房屋及一所汤池,为的是不被世事所累,要专心传道。
三、不谈世俗话,不管世俗事--但为真理即开口讲论,句句有力助人。
四、不背后论断人--只用当面指责,实行不论断人的教训,至为彻底。
五、不计较世上的财利--失之不惜,被欺无怨,借人不追还。
六、不夸其所能--对于真道上或世间的知识完全不自夸,待人谦卑。
七、经试炼忍苦顺服--最后之病苦,实别人所难忍受的。有二十余日不得卧床、不得饮食,只坐地吁喘。最后那一夜,哀恳主特显神迹将他召回,果如所愿,临终时祈祷感谢神而逝。
八、为道为教会关心至死--在极苦中还忍苦讲道,至临终的遗言是劝人为主作工、建设教会救人的话。
其余还有好处记也记不了。不过此人的修养可谓完全无可指谪。十年来在真道上无一点差错,无一刻放松,到处得灵胞钦仰敬慕。可惜主不使其长寿,因他修道的工作完了,只有冠冕等候他呢!”

台北教会的建立
这是由台湾支部决定要在台北建立教会的。而在建立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蔡圣民。
一九二六年,真耶稣教会八人布道团到过台北,在台北“文化讲座”举行过两天的布道会,当时的听众有五、六百人。虽然有“多人受感动,但因乏于浇灌,以致福音的种子无法萌芽”。一九二九年,须田清基到台北向日本人传道,成立了一个日本人的小教会。“然亦因缺乏牧养,于不知不觉中散失”。
一九三零年,蔡圣民到基隆传道,罗东朱阳光经此接受“真道”,在罗东成立教会。之后又到台北证道,虽然有人乐意接受,却无人担任牧养,而未予施洗。
一九三五年,台北举行博览会,台湾支部决定藉机在台北传扬。编印《报尔佳音》小册子在会场分发,租屋布道。首先“受洗归真”的是吴来好一家五口,成为台北最初的基础信者。博览会结束以后,许多人要“查考真道”,支部遂于十二月中旬派蔡圣民前往台北。三天之内施洗十六人。这些人原来多为长老会信徒。聚会场所设在郭和铜在台北桥附近的铁工厂。信徒急剧增加,两个月内增加了五十多人。场地狭窄。遂在台北桥头附近租一间三楼房屋,于一九三六年三月一日正式建立教会。
《卅年专刊》统计表中记民国廿五年(一九三六)三月由黄呈聪创建台北分会。

一九二六年初期建立的线西教会,也出现了影响。到一九三五年,彰化县建立了仑尾教会。一九二八年线西乡塭仔村(这是当年八人赴台布道团头一次举行宣道会的地方)的黄福音长老及黄强等人来仑尾布道,见证真耶稣教会的“真理”。第一批信徒有黄参、杨领、黄要、黄西姑、黄中等人。而仑尾尚无会堂,归属于和美教会。一九三零年,因信徒日益增多,遂在仑尾黄参家中设祈祷所聚会。一九三五年,祈祷所无法容纳,乃在该村另建一所简便会堂,同年十一月成立仑尾教会,就此与和美分开。
《卅年专刊》统计表中记民国廿四年(一九三五)十一月由黄呈超创建仑尾区会。但据前考,黄呈超基甸已于民国廿三年(一九三四)去世,此处所记有误。

线西教会还又影响了彰化县的溪湖,一九三九年也建立了教会。
一九三二年,吴是女执事在线西乡寓埔村得“真道”,后迁居溪湖镇街内。当时的溪湖只有吴是一人是真会信徒。以后,和美的陈荣光执事经商来此,常来访问,参加家庭礼拜。不久,全家入信受洗。此外,象“沈执事、陈腓利执事、王永生执事、乌番兄、天厚兄亦常来聚会。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成立祈祷所,信徒约三十名。”
一九三五年八月,举行灵恩布道大会,听众很多。支部派须田长老、庄得真执事、吴国义等前来主持布道,信徒增加到约八十人。当年十月成立教会。《卅年专刊》统计表记民国廿八年(一九三九)四月由吴是创建溪湖区会。
有一次,同天主教辩道,“神父不满,连络郡役所照会来本所后,召信者十余名到派出所查询,幸须田长老议谈,事情才算完毕。”
这一年,在叶正、黄文判店后空地上建造了一栋日式乌瓦会堂。一九四三年九月,遇“大铁台风”,被刮倒。遂暂在叶正楼上聚会,不久,再于原址建造一栋竹屋会堂。

在大林教会得到“真道”的陈万玉、陈恩民又影响创建了嘉义市、嘉义县的六合以及云林县的琼埔,先后都建立了教会。
先看看嘉义市真耶稣教会的建立。
嘉义教会建立于一九三一年的十一月三日。早在一九二九年,嘉义已有信徒,但无教会。一九二九年,大林教会有一位极其热心的信徒陈万玉(即陈复生长老)到了角仔寮,引导他的亲属趁婶全家及李五“归主”,但仍属民雄教会。同年,林宗光(悟真长老)在大林入信之后,也常到嘉义,引导了陈砚(后为陈道生长老)、蔡伯宗(真生长老)、林连水及其家人入信。一九三零年,台斗坑(嘉北)也有两家信徒。但这时的信徒仍往民雄聚会。
以后信徒日渐增多,遂决议在嘉义设祈祷所,由民雄领导者来嘉义帮助。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正月十四日,在东门陈砚住宅的西邻租屋充作聚会所,每次约有二十人参加。当年夏,因人数日益增多,遂在陈砚家宅前的空地上建一简单小会堂。之后,信徒增至约四十名,大家都很热心,遂要求当年的支部大会来嘉义召开。支部遂于当年十一月一日至三日在嘉义召开了支部大会。在三日,嘉义教会也宣告成立,并按立男、女执事各一名。支部大会并指定蔡圣民执事专任传道,驻嘉义教会担任“开拓和牧养的圣工”。《卅年专刊》统计表记民国廿年(一九三一)十一月由林宗光创建嘉义分会。
这时的教会真是极其热心,聚会、学习、见证、读经、迫切祈祷、求得圣灵,认真向“外邦人”见证,“引领人归入主的名下,因而慕道者日益增多。有重病得主医治的,有蒙主革除恶性的”。“尤其初期几年间,每月都有人受洗,甚至每安息日都施行洗礼,灵工大振,信徒增加非常快速。”教会成立之初只四十余人,及至第二年秋天已逾百人。于是议决另建新堂。到一九三二年秋,在东门喷水池南边找到一块空地,属水利会,管理者为日本人。请须田清基向水利会主任交涉,一九三三年春获准租用。大家齐心合力,年末,会堂落成。一九三四年正月,迁入新堂聚会,初四举行献堂典礼,并开灵恩大会,晚间向外布道四天。“信徒们在市区极力宣扬,请人来听真道,盛会空前。各地均有人陆续归主。灵工继续进展,不到几年的功夫,信徒就增至三、四百人,成为中南部最大的真耶稣教会。”

六合教会的建立。
新港中庄的木匠陈塭,在大林接受“真道”,在新港中庄创建了教会。后经台湾支部立为传道者,“才到处去为主作见证,后来被立为长老,圣名恩民。他有医病的恩赐,所以在工作上到处有神迹随着他。他骑着脚踏车在故乡新港及其他沿海一带传扬福音。”
当时,嘉义县六脚乡鱼寮村的陈日祥身体欠安,其父陈派先生在中庄见到陈恩民长老,“后来深信不疑,其子得到治愈,就此带圣灵的种子回来鱼寮,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日成立鱼寮教会。”
这就是六合教会的前身,改为六合教会,是一九六一年的事了。《卅年专刊》统计表中记民国廿七年(一九三八)一月陈塭创建了鱼寮区会。

陈恩民又将“真道”传到了云林县的琼埔。
一九三八年中庄陈恩民长老来蕃薯厝开拓“圣工”。在蕃薯厝及山脚村有吴丁、吴清山、洪免、陈偏等五十多位信徒,于是在蕃薯厝设立了祈祷所,并做安息日礼拜聚会。一九三九年,人数增多,在琼埔及椬梧都有信徒,聚会处就移往山脚村,人数已有九十余人,遂成立山脚教会。一九四零年,有亚拿执事及多加执事等人到椬梧访问,见椬梧也有三四十位信徒,遂在椬梧也成立祈祷所。当时两处尚未分开,安息日遂成了“一安息在山脚村,一安息在椬梧”轮流举行。
改为琼埔教会是一九四八年的事了。
此处教会不见于《卅年专刊》统计表,无论是山脚、椬梧,琼埔。

彰化县鹿港教会的建立。只知道是溪湖教会陈荣光到鹿港播种,而后慢慢壮大,教会设立于一九四零年一月四日。记载中有一些资料阶段性不清楚,不好使用。《卅年专刊》统计表中作民国廿九年(一九四零)十一月由陈盛创鹿港区会,月份不同。统计表中记创始人为陈盛,而一九四七年统计时的负责人为陈荣光。

花莲教会的创立。这对于真耶稣教会来说,是在台湾东部取得的第一个立足点,意义重大。
一九三四年,花莲港长老会的信徒洪火炉到罗东办事,恰逢罗东真会布道,洪火炉遂入会考查。“明白得救要道,相信圣灵权能,事毕返花,见证真道予其他信徒,并共同研究此道之是与不是。不久,于某星期日参加长老会礼拜后,洪氏勇敢上台见证‘晚雨圣灵已降!’并论及本会的信仰。结果被长老会之长老推下讲台,赶出大门,但却得‘同道’近十人。”之后,他们经常聚集论道、祈祷。并函请台湾支部派遣传道。支部特派蔡圣民执事与朱阳光于一九三五年三月由罗东一同来到花莲。于是“本会要道乃得明白接受,即行浸礼,归主名下”。一个多月当中,得信徒十余人,成立了祈祷所。之后,信徒激增,当年四月二十七日,成立了花莲港教会。《卅年专刊》统计表中记民国廿四年(一九三五)四月,由刘荣树创建花莲分会。长老会虽然百般阻挠,“但圣工日旺,神迹彰显!”
花莲教会是真耶稣教会在台湾东部的第一个立足点,同时也是真耶稣教会传入台湾高山族同胞的起点。